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

「初嘗」半夏瀉心湯

半夏瀉心湯,治心下痞滿,方中有半夏、黃連、黃芩、乾薑、大棗、炙甘草及人參。憶起初服此湯(以黨參代替人參),遺下在口中的只有縈繞不散的苦味,如非必要,亦不願再回味。近日,為了治療胃疾,決心再服,不過,經師兄提點,嘗試按傷寒論的煎法熬藥,原來另有一番風味,哈哈……

半夏瀉心湯
按原方的劑量煎藥,即生半夏45克 黃連15克 黃芩45克 乾薑45克 大棗12枚 黨參45克 炙甘草45克,以水12碗,中火先煎1小時,然後去掉藥渣,再用中火煎30分煎,剩下約3碗,分開3次服用。將藥汁從壺倒到碗上,我望著碗中如泥漿一般的藥汁,不禁發愁。隨著碗上的裊裊輕煙消失,我知道時辰已到,毅然拿起碗,將碗中的「泥水」悉數灌入口中。本以為自己會因不受藥味而吐,事實相反,藥汁初進口中之時,只有甘甜和乾薑的辣味。汁液進入喉中之後,黃連的苦味才隨之而至,淡淡然。這種強烈的反差,把我震懾了!這碗其貌不揚的泥漿只差一點,就可以稱得上好味。這亦令我明白到為何此湯能治療胃虛引致的虛火上炎,皆因其甘味能補胃及助脾。

回味指數︰★★★★☆

(中醫處方是跟據個人當時的體質及病證而定立,服用任何處方前應咨詢你的中醫師,不應單純「對症服藥」。謹記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