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

「跟風」、「孤寒」﹠「濕滯」,從廣東話看中醫的「風」、「寒」﹠「濕」

你每事「跟風」,為人「孤寒」,當然事事「濕滯」啦!
如果你識廣東話,相信你一定明白以上的句子,那麼,你其實亦對中醫的「虛幻」的名詞有「一知半解」。


跟風 - 風
我最不喜歡別人說我「跟風 」,因為這代表了我為人缺乏個人特色,盲目附會,與「腦殘」不遠矣。可見,「跟風」的「風」被引申作沒有立場的表現。

若你明白我的意思,相信你已明白「風」的特性。中醫認為「風」就是無既定「立場」,不會停留在一處,而且「變幻原是永恆」,所以,若你發現疼痛的位置會變動,一時手肘痛,一時手腕痛,那麼就可以說疼痛有「風」的特性。若然疼痛持續,我們可以說「風」留在皮膚之間。而疼痛是源於人的正氣(抗病能力)想將「風」驅趕離開,兩者爭持不下而引起的。所以,所謂「風」其實是指身體出現阻塞,但位置不定。

孤寒 - 寒
「孤寒」本意為出身低微,由於家境清貧,自然不能出手闊綽,事事跟跟計較,「機關算盡」,所以被廣東人引申作形容人吝啬,捨不得花錢。當中的「寒」是一種意境,就如在寒冬之際,家徒四壁,米缸僅有不足一勺的米,心中不禁湧出寒意,身體不禁顫抖起來。這就是「寒」了,捉不到,但可切身體會。

中醫藉「寒」一詞來形容收縮的情況︰凡有固定的疼痛,我們會理解為「寒」停留在患處。「寒」會先影響血脈,令到血脈收縮而變得繃緊,就如一條拉緊的橡筋。脈中的血受到阻碍,身體的陽氣自然想驅趕「寒」,兩者相爭,就會形成痛楚。頭痛發作之時,正是在脈外的「寒」氣比陽氣要多,「寒」令經脈收緊而突然疼痛,稍加按摩便可緩解痛楚。如果頭部反覆受「寒」,例如滿頭大汗地進入有冷氣的地方。「寒」亦會進入血脈之中,留連忘返,阻碍就會更嚴重,頭痛的次數和程度就會日益加重,痛得不能觸碰。如果平時喜歡喝凍飲,凍飲中的「寒」氣則會胃中上傳至頭頂的經脈。脈中的血的流動會減慢,甚至停滯而成瘀血,雪上加霜。


濕滯 - 濕
至於「濕滯」,真是妙到毫巔的深刻描述。「濕」有黏稠的特性,就如出汗後衣服黐納納的感覺,所以「濕」有不順利的意思。「滯」就有停留,不流通,甚至堵塞的意思。所以,「濕滯」被藉來形容做事不順利,遇到阻碍了。

那麼,毋須我解釋,你已明白「濕」的特性了。香港又濕又熱,熱令我們易出汗。但因為濕度高,空氣中的水氣太多,令皮膚不能順利排汗,令到汗留在皮膚之下,汗積少成多,形成「濕」。這就是由外的「濕」引發起在皮膚的「濕」。這種「濕」其實是不流動的水份。
另外,如果我們脾胃的消化功能弱,加上我們又飲水過急,或者飲水過多,或者喝凍飲,則會令胃積聚過多的水,這潭「死水」不流則亦會成「濕」,影響身體。這一內一外的因素令我們袪「濕」需要花不少功夫。
可見,「濕」其實是水的一種形態,是停滯、不流通的「死水」。


延伸閱讀:為何不宜喝凍飲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