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個病案,記錄了在病情轉佳時,我因急於求成而反令病情轉差,經反思後再治好的過程,印象深刻,謹記錄在此,警惕自己。
病人是一位中年男士。三月的某個周末因患外感發熱,服中藥後熱退,但出現咳嗽。同時,仍見頭痛,疲倦,咽乾痛,口乾,右眼紅,進食後無胃脹,沒有頭暈,大便偏爛,舌邊稍紅,苔薄白,脈數,稍弦。
當時考慮病人始於外感,經治療後表仍不解,並出現咳嗽,當時就認為這是上焦肺氣不宣,水氣停滯在上焦而引起咳嗽。同時,由於口乾較明顯,認為胃中有熱。
處方:小青龍湯加石膏湯(草藥。非該處方的原意,僅為借用。不過,現在回想起,他只有口乾,而無煩躁,其實不需要石膏,只需用小青龍湯去半夏加天花粉湯則可。因為病人正氣偏虛,口乾是津液不足,胃中乾的表現。)
二診:服藥後咳嗽、頭痛減少,但咽痛不減。考慮到他的病是由咽痛而起,當屬虛證,是因為氣血偏虛,虛火上炎引起的。理應扶正解表,但初診時並無考慮到這點,確實有不足之處。於是,我改用扶正解表之法,即是補益氣血,兼溫化停滯在上焦的水氣。
處方:小柴胡湯去黨參、大棗、生薑加乾薑、五味子及麥冬(草藥)。
三診:服藥後咽痛及咳亦減。當時眼見病將治療,希望可以一鼓作氣,縮短治癒的時間。於是我加重了乾薑的量。這正是錯誤的根源,但我當時並未察覺,還以為「乾薑加量」這一著下得很好。
四診:服藥後,他的咳不減反增,而且有氣上逆的感覺。我十分錯愕。經反覆思量,初步意識到是「乾薑加量」出了問題。當時,考慮到其氣上逆是虛火上炎的表現。要降逆下氣,應該要用補益之法。於是,我改用麥門冬湯。服藥後,他的咳即大減。
這個病例,令我印象深刻。誤治的原因是:「衝氣復發者,以細辛、乾薑為熱藥也」(《金匱要略・痰飲咳嗽病篇》)。因為過用辛溫,引動了下焦的陽氣而引發衝氣。更重要的是:五味子的量宜比乾薑、細辛等溫藥多。氣血偏虛時,辛溫之藥更要相應減少。前人制定藥量比例是經過反覆的試驗,真是不可不銘記於心。另外在四診時,除了麥門冬湯外,應該尚可以用桂苓五味甘草湯或苓甘五味乾辛湯。因為類似的情況,我就遇到三次了。最後一次,就是用桂苓五味甘草湯治好衝氣上逆的情況。
延伸閱讀:喉嚨痛與感冒、咳、氣管敏感、咳了一個月......
病人是一位中年男士。三月的某個周末因患外感發熱,服中藥後熱退,但出現咳嗽。同時,仍見頭痛,疲倦,咽乾痛,口乾,右眼紅,進食後無胃脹,沒有頭暈,大便偏爛,舌邊稍紅,苔薄白,脈數,稍弦。
當時考慮病人始於外感,經治療後表仍不解,並出現咳嗽,當時就認為這是上焦肺氣不宣,水氣停滯在上焦而引起咳嗽。同時,由於口乾較明顯,認為胃中有熱。
處方:小青龍湯加石膏湯(草藥。非該處方的原意,僅為借用。不過,現在回想起,他只有口乾,而無煩躁,其實不需要石膏,只需用小青龍湯去半夏加天花粉湯則可。因為病人正氣偏虛,口乾是津液不足,胃中乾的表現。)
二診:服藥後咳嗽、頭痛減少,但咽痛不減。考慮到他的病是由咽痛而起,當屬虛證,是因為氣血偏虛,虛火上炎引起的。理應扶正解表,但初診時並無考慮到這點,確實有不足之處。於是,我改用扶正解表之法,即是補益氣血,兼溫化停滯在上焦的水氣。
處方:小柴胡湯去黨參、大棗、生薑加乾薑、五味子及麥冬(草藥)。
三診:服藥後咽痛及咳亦減。當時眼見病將治療,希望可以一鼓作氣,縮短治癒的時間。於是我加重了乾薑的量。這正是錯誤的根源,但我當時並未察覺,還以為「乾薑加量」這一著下得很好。
四診:服藥後,他的咳不減反增,而且有氣上逆的感覺。我十分錯愕。經反覆思量,初步意識到是「乾薑加量」出了問題。當時,考慮到其氣上逆是虛火上炎的表現。要降逆下氣,應該要用補益之法。於是,我改用麥門冬湯。服藥後,他的咳即大減。
這個病例,令我印象深刻。誤治的原因是:「衝氣復發者,以細辛、乾薑為熱藥也」(《金匱要略・痰飲咳嗽病篇》)。因為過用辛溫,引動了下焦的陽氣而引發衝氣。更重要的是:五味子的量宜比乾薑、細辛等溫藥多。氣血偏虛時,辛溫之藥更要相應減少。前人制定藥量比例是經過反覆的試驗,真是不可不銘記於心。另外在四診時,除了麥門冬湯外,應該尚可以用桂苓五味甘草湯或苓甘五味乾辛湯。因為類似的情況,我就遇到三次了。最後一次,就是用桂苓五味甘草湯治好衝氣上逆的情況。
延伸閱讀:喉嚨痛與感冒、咳、氣管敏感、咳了一個月...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