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

為何不宜喝凍飲?

你首先需要先明白當你喝了一杯水後,人體會怎樣處理。我們嘗試從中醫理論的角度,了解整個水液運化的過程。


水入口後,沿咽喉進入胃。胃猶如一個鍋,會將水化成如水蒸氣般的水氣,這個過程叫做氣化。胃的強弱,直接影響氣化的過程。胃所化的水氣會由脾輸送到肺,然後送到頭部及身體其他地方。整個氣化過程,牽涉了胃、脾、肺。

當胃的功能減弱,氣化效能就會降低,那麼從口而來的水就不會變成水氣,反而停留在胃中。情況輕則胃脹滿,甚則水由胃直接往下走,從小便排出,或者停在腸中,出現腸鳴,或者伴大便排出,出現泄瀉。

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

「初嘗」半夏瀉心湯

半夏瀉心湯,治心下痞滿,方中有半夏、黃連、黃芩、乾薑、大棗、炙甘草及人參。憶起初服此湯(以黨參代替人參),遺下在口中的只有縈繞不散的苦味,如非必要,亦不願再回味。近日,為了治療胃疾,決心再服,不過,經師兄提點,嘗試按傷寒論的煎法熬藥,原來另有一番風味,哈哈……

看同一個人,你用的是「西洋鏡」,還是「銅鏡」?

最近聽到朋友看到我那篇《為什麼中醫囑咐你不要喝凍飲》,然後對文中「胃會將水化成如水蒸氣般的水氣……送到頭部或身體其他地方」並不同意,認為胃如果能將水化成水蒸氣,那麼胃就會有100℃;即使胃能將水化為蒸氣,要是水氣上至頭部,會影響大腦細胞的osmosis potential,十分危險。

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

氣管敏感?肺燥?

某天下午,一位病人前來求診。可能出於焦急,他有點口齒不清︰「我咽喉乾涸,而且有氣管敏感,看過了西醫,他說我是氣管敏感,可以吃藥控制,但是治不好的。」此時,他眉宇間顯得有些不安。「朋友說他之前看中醫,治好了鼻敏感,所以勸我去看中醫。」他頓了頓,續說︰「中醫治得好氣管敏感嗎?我身體有甚麼問題嗎?」